2016/11/4

對農產運銷不瞭解,別先說菜蟲可惡

台大農發中心 林弘仁  / 上下游新聞部編輯



日前菜價飆漲,很多人懷疑「菜蟲」哄抬價格,但如果大家還在用傳統的商業行銷模式思考「囤積」跟「哄抬」,那就會陷入把產地農民往死裡打的陷阱。我想,應該先讓大家建立一些對於農產品產銷調控的概念,這樣在面對天災導致菜價上升的情況時,才能夠比較清楚地知道問題出在那邊。

不同農產品的「腐損」時間不同,雜糧根莖葉菜差很多

要瞭解農產品運銷最大的問題,要先瞭解幾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叫腐損。農產品是生鮮產品,基本上只要不經過良好的保存,很快就會壞掉,失去商品價值。腐損的程度也跟農產品的類型有差距,像是收穫之後會乾燥保存的,例如各類的糧食作物、花生、芝麻等等,不容易腐損,所以可以存放半年至一年的時間。
根莖類作物,像是蘿蔔,紅蘿蔔,地瓜,馬鈴薯等等,因為他們本身也可以耐儲藏(本身就是植物用來儲藏養分的地方),所以在冰庫裡面也可以冰上一年半載時間。溫帶水果,例如蘋果,梨子,甜桃,奇異果等等,本身的生理特性也能耐儲藏,因此可以飄洋過海,賣到全世界去,也能夠在冰庫保存緩步釋出,讓大家全年都有水果吃。
可是一般的葉菜類、瓜果類呢?沒有經過良好的處理,大概都撐不過一個禮拜。

photo credit: nate2b Zanahoria via photopin (license)

台灣蔬果採後處理不佳,運銷過程損耗多

尤其臺灣的小農生產模式,對於採收後的處理非常不注重,原因在於臺灣運銷方便,又是淺碟市場,所以對於採後處理的重視程度一直很低。美國加州的美生菜可以經過預冷之後經由CA儲藏和低溫冷鍊運送,飄洋過海出現在台灣costco的櫃子上面,依然清脆可口。臺灣的有多少能做到這種程度?
上一段出現的好幾個專業用語是故意提的,國內有幾個農產運銷業者跟盤商很清楚並且會做的?也許他們懂,但是他們不做,因為「市場沒有需要」。然後我們就一直看著在產地品質100分的生鮮產品,到了盤商集貨場變成85分,到了批發市場變成60分,到了零售點變成40分,所以必須把爛的東西剝掉挑掉,當然,這些都是成本。
挑掉的東西是成本,挑的人工是成本,處理挑剩的東西是成本。臺灣市場長久以來的習慣,造成社會可以容忍這樣的成本不斷消耗,卻不願意投入資本去從根本的設備跟運銷模式去改進。

農場不是工廠,恢復生產沒那麼快

第二件事情是農產不是工廠生產,很多人的思維是,颱風過了,菜不就開始長了,隔天就可以開始恢復供應了。現在小學最粗淺的食農教育,都懂得在學校種菜讓小朋友懂得作物生長的時序跟過程,這些把農業當工業看的,是不是應該真的跟小朋友一樣種菜去?
產地被颱風破壞了,也許還在淹水,排水完了,要把地上物先整理掉,溫室如果壞掉了要修理,然後整地,播種,等菜長大,這可不是熊大農場,滑鼠點一點就完成了。況且在災後復興的時候,缺機械,缺工,缺種子,這些都會拖緩災後復原的速度。多拖一天,就是菜晚出一天,就是市場量少一天,自然價格就會高漲。

果菜批發透明度低,容易引起質疑

而知道了農產品本身處理的問題,知道產能恢復的問題之後,最後的問題,還是人。也就是陳痾已久的蔬果拍賣制度。臺灣的果菜批發拍賣是個透明程度相當低的制度。

(1)缺乏公開的分級制度,蔬果的分級取決於拍賣員的主觀意識

因此衍生許多蔬果市場的亂象,例如在整箱包裝的上面放品項很好的產品,讓整箱被判定為高品質而獲得較高的拍賣價格,但是裡面卻塞著低等級的東西,俗稱「三明治」。被抓到的時候,再推給運送過程的腐損即可,對於交易本身是非常大的干擾。
承銷人每次開箱都是抱持著樂透開獎的心情,其實這種欺詐手法市面上也常見,路邊很多賣水果的攤子,只有最上面的光鮮亮麗,第二層之後的品相有時難以卒睹。這一點其實需要靠供應商自己的自律,還有拍賣市場給予相對應的禁止拍賣等懲罰來嚇阻。

(2)傳聞中的二次交易

另一個市場最大的傳聞在於二次交易,也就是不肖的拍賣員跟承銷人勾結,先在場外談妥真的交易價格後,進場拍賣將價格炒高,藉此哄抬物價並賺取價差。因為這會透過現金交易或其他的地下金流管道進行,所以非常難透過現有的金流監控管道加以防堵。

市場拍賣制度是否導入電子化,讓交易更透明?

拍賣員現在的產生制度,是由批發市場自行訓練聘僱,特殊的喊價方式的確不是素人可以理解的,拍賣員藉由語言、手勢、眼神去快速跟承銷人達成交易,不同市場有不同的交易儀式,幾乎可稱的上是一門藝術跟珍貴的文化資產,不過要能夠更透明地完成果菜拍賣作業,避免被冠上菜蟲污名的話,這個制度還是有需要檢討的空間。
傳統市場的拍賣喊聲、手勢,都是外行人難以理解,但又充滿魅力的特殊文化(影片/上下游)


市場本身若沒有辦法建立完善的品質要求制度,就無法順利導入快速、便捷、爭議性低的電子拍賣制度。國外已有部分的批發市場採取虛擬拍賣制度,農產品直接在系統拍賣之後由物流運送到買家處,減少運送、堆置所造成的損耗。
或許這種虛擬拍賣制度對於國內高度集中的消費市場來說不是那麼適合,但是拍賣電子化可以減少人為因素的操控,的確可以帶來更為透明的拍賣資訊,也能讓整個拍賣流程在掀開制度這層保護傘後能夠真正受到社會共同的監督和管理。
之前看著檢調警察辛苦在菜市場出出入入抓菜蟲,其實真正的商業哄抬也是一瞬即逝,而且零售市場的小攤商,根本不太有能力控制全盤的物價。所謂的菜蟲總歸一句還是結構性的問題為主,並不是某某人隻手遮天去控制價格這麼簡單的事情而已。
主管機關是否對於國內的產量沒有確切的把握?對於市場反應總是慢半拍?將整個制度通盤進行思考,才有能力真正地解決農產品因為產銷失衡遭到哄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