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邀請林韋聰再度北上,與菜市長們分享,紀錄: 小底
by Jie Ping Ti 2014/12/9
韋聰是家裡的小兒子,上頭有一位兄長及四位姊姊,從小就是備受寵愛,幾位姊姊都需要下田幫忙,而韋聰不用。爸媽希望韋聰能讀好書,不用像他們一樣辛苦務農。考大學的幾年間,住宿在外,只要假日回去,爸媽就會安心,但韋聰在宿舍過著放縱的生活,也沒有認真讀書,大學一考就是四年。而後從放縱的生活中回頭考上雲科大化工,畢業後應徵上鞋工程師,覺得自己不適合當員工,而轉做補教業與安親班,從事教育工作,一做十年,從中有些轉型但都蠻穩定的。
直到三年前健如『鐵牛』的父親,檢查出肺癌末期,臥病在床,卻放心不下與他奮鬥了五十幾年的田地,韋聰知道若沒有妥善的照顧這些田地,父親不會安心,於是韋聰決定接下這份擔子。這讓從小不需忙農的他,必須重新開始摸索,從開始只需打電話雇請工人插秧、除草,到後來親自下田,隨著韋聰接觸田地越多,對田地的熱情與責任就越陷越深。
韋聰開始接收時,有一塊檸檬田,大約4分2百多坪,雜草多生長快,從東邊開始除草一路除到西側,東邊的草又長起來了,又加上因為沒有用藥,檸檬落果多,價錢很低。當韋聰開始有換作物的念頭時,有人介紹他水蜜棗。在韋聰該開始回來接手田的事情的時候,與媽媽的關係是緊張的,因為媽媽仍然是不願兒子接手務農的。所以換作物耕作這件事,韋聰也沒是先讓媽媽知道,就獨自開始對新的作物研究。
草是務農的一大難題,另一方面鄰居給予壓力,雜草漫生隔壁人家就會講話。而韋聰也想讓薄荷草覆蓋在一整片田地,取代雜草漫生,這是韋聰的對田地的遠景想像的畫面。但是薄荷草長的比雜草還慢,而且雜草比較強勢,容易覆蓋薄荷,即使種了薄荷草,都要留心將雜草叢中拔除。當時韋聰同時經營補習班,每天上班前與下班後都會在園區裡整理,費心了六個月,但仍然是難抵強敵。目前是先停止了這個部分,但他還是會找出方法,完成這份藍圖。
雪蜜棗的產量少,大約是蜜棗的1/4倍,但培植的農民比較少,單價可以比較高,韋聰說:『我這人就是喜歡“逆思考”,凡事不喜歡跟著流行走。』水蜜棗果樹最多長兩年,在收成時期才發現園區結果率太少,可能是種太密,而當初以請益的心態,天天去師傅的田裡向師傅學習,但種種原因,這一年在時間、精力與資財等等的消耗與收入無法相符。而後韋聰就把果樹砍低一點,種上南瓜(品種阿雄),讓南瓜攀藤在高處,這點與別人攀附在地表層不一樣,所以別人也稱讚韋聰的南瓜相當甜。漸漸地開啟了韋聰的田裡多樣性的取向,而後他又種了秋葵、玉米、地瓜等等。韋聰自嘲:『我是一位勤勞的農夫。』。在好食機的建議下,韋聰嘗試用養雞代替抑草蓆,解決草的問題。以放養雞飼養方式,讓雞成為田裡的自然的除草雞(機)、除蟲雞(機)。每天只餵食雞一餐,剩下的就讓雞自己在田裡覓食。其實草與雞維持著一種平衡的關係,由草的密度也可以判定放養雞養殖密度是否適中,只要田裡還有草,雞就糧食豐沛。
今天試吃白斬雞與雞湯 |
未來這樣一份生態田地,韋聰願把它與原本從事的教育做結合,與地方的學生團體做友善合作,作為一種推廣教育,將這份對土地的友善,影響的更大。
完全不用肥料與農藥的自然農法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