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16

2015/04/07買菜學堂:吃對海鮮救海洋

講者:劉欣維老師
紀錄:聶嘉珍




全球海洋資源守到棲地破壞、環境汙染正在快速枯竭,依聯合國統計,77%全球海洋漁業資源已經完全或過度開發了。如何改變世界扭轉危機?應該從轉變消費行為開始!消費者選擇海鮮時,除考慮對健康有益、美味及負擔得起之外,同時也應該考慮環境責任;也就是說改變消費態度,開始關心環境責任與環保議題,以樂活永續的消費思考,讓漁業資源可永續利用。生生不息的漁業是建構責任漁業指標的終極目標。


大部分台灣人對於台灣的海洋議題都不太瞭解
例如,台灣海岸線有多長?台灣的最北?最南?最大的藻礁在哪?

目前海洋的魚類分為:
1.近海或沿岸:西部為主,包括珊瑚礁魚類,數量少、生長慢:盡量不要吃
2.大洋:深海的、洄游、水深約200公尺內的,例如鯖魚、飛魚、鬼頭刀等
3.深海魚:水深200公尺以下的,這種生長慢,也盡量別吃

台灣人認識海洋生物最多的地方:餐桌上
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

目前的捕魚方式:
定置網
流刺網
延繩釣(鮪魚)
底拖網
雙拖網
人工集魚器
這些大多無法捕獲特定魚種,混獲的方式對海洋傷害更大
科學家說,2048年,人類將無魚可吃

絕對不要吃的海鮮:
黑鮪魚(數量越來越少、體型越來越小)太平洋黑鮪魚在1952-2011年已經減少了96.4%
魚翅
吻仔魚(各種魚類的幼子)

問題與討論:

Q1如何讓一般人對海洋議題有感,更瞭解環境責任與環保議題,以樂活永續的消費思考,讓漁業資源可永續利用
Q2福島事件對海洋的影響?如何選擇?
Q3烏魚的問題?
Q4可否邀請一隻釣的漁夫來專題演講?
Q5禁採紅珊瑚/關於保育、推廣……我們能做些什麼?

志工心得:
沒來聽這堂課之前,真的對於漁業、海洋相關的議題非常陌生,就像老師所說,我的海洋知識來自於餐桌,關於但關於餐桌之前,最遠也只有市場吧?

但上完課之後,我有一種驚嚇到的感覺,這驚嚇不是關於2048年後
地球沒有魚類可以食用,而是毀滅地球,不用什麼天災、人禍、戰爭、或是什麼外星人,其實光靠我們每個人的嘴就夠了。

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食物鏈金字塔,最底層是浮游生物、小蝦之類,第二層為小型魚類,第三層中型魚類,金字塔頂端是大型魚類。老師提到,當頂端的大型魚類都被我們吃光殆盡之後,因為沒有天敵了,中型魚類會爆增,感覺很讚吧?但因為爆增的結果,他們會把第二層的小型魚給吃光,然後,沒有食物之後,就自然也會漸漸消失,最終,只剩下浮游生物、還有水母……。陸地上的物種消失,有其後遺症,沒想到海洋的物種消失,卻會有更深遠的影響性,雖然上課的夥伴們笑著說,到時候應該大家會想辦法吃水母吧,但真不敢想像地球會如何,而,這其實也只有33年了。

我覺得上了課之後,我更會對於吃魚這件事,小心挑選,雖然不知道能夠對地球有多大的幫助,但如果每個人都稍微留意一點,然後少吃幾口,或許,就能夠從現在開始有所不同吧!
最主要的,也開始幫助我認識關於吃的議題,除了陸地上這些環境保護、有機、自然農法、挑選食物等,也包含了海洋中的生態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