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7

11/24買菜學堂:「農食餵了你」搶救剩食大作戰

買菜學堂進入第80堂,我們邀請到「農食餵了你」團隊的郭又甄來為我們解析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藏著哪些隱形的浪費。學員也帶來家中的剩食,動手做成美味的餐點!



【買菜學堂】「農食餵了你」搶救剩食大作戰
講者「農食餵了你」團隊  郭又甄+蘇立中
紀錄 haido

近年來,西方社會開始關注食物被浪費的議題,歐盟更將2014年訂為「Zero Food Waste Year」以推動減少食物浪費行動。在台灣,主婦聯盟也持續關心,但得到的數據仍不足以反映現實的狀況,食物從產地餐桌之間有著許多關卡,事實是很多浪費都被低估或是隱藏。
分析食物浪費(Food Wastage)的情形可以分成兩大類食物減損(Food Lose)和食物廢棄(Food Waste)。其中食物減損發生在生產及加工端,專事生產的農民不論依循政府/農會政策天候狀況或市場需求,在合約契作和市場供應的前提下,通常會過量生產(Overproduction)降低天候影響收成率或替換瑕疵品以確保供貨穩定;即便加工過程也會由於設備技術標準化生產等因素導致食物的減損,如冷藏或倉儲設備不足導致食物腐敗、為了符合機械化生產而剔除標準規格以外的食物等。
食物廢棄的情形則發生在通路商、餐廳和消費者端,通路商控制了產品的供給和需求,產品是否能上架取決於通路商的市場策略(如買一送一、節日促銷等),消費者會超買原本需求的商品,或是貨架產品雖在食用期限,也會因為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而變成沒人要的即期商品,面臨被退貨的命運;大賣場、吃到飽餐廳、團膳業者等,也會因著要刺激消費者的購物慾望,不斷的補充貨架/餐盤上的食物,力求琳瑯滿目、目不暇給,產品從實用價值轉變成過剩的裝飾功能;最後食物進到了消費者家中,除了過度消費造成的食物浪費,消費者往往也會被「有效期限」、「賞味期限」、「製造日期」等各種日期所混淆,而不去判斷食物本身是否仍安全可食,只因「過期」而將食物丟棄。

在物質充斥鼓勵消費的資本社會中,要減少糧食浪費需要憑藉著創意才能深入人心,從消費者端可以做到的是三個循環(3R:首先是再分配Redistribution)的概念,透過食物銀行或社區冰箱分享過剩食物給需要的人,或提供交換食物的平台,或如英國的FareShare組織透過行動餐車,將收集到的食物重新烹調,再分送給街友或弱勢家庭等。其次是剩食的再加值(Recharge),常見的是農產品過剩時的加工,如台灣的春一枝冰棒即是利用過熟而無法銷售的水果,利用創意包裝成為口耳相傳的夢幻冰棒而國外有些餐廳響應剩食再利用計畫(The Real Junk Food Project)使用品質好但賣相差的食物或工廠不要的格外品,並由客人隨喜付費(Pay as you like或是如荷蘭Instock餐廳與超市合作,將原本每天要丟棄的即期蔬果和食品轉製成精緻餐點,不僅解決超市後端處理的問題,也降低餐廳營運的成本。最後才是剩食的再利用(Recycle),做為廚餘用以餵豬堆肥、沼氣發電等。


延伸閱讀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 Waste: Uncovering the Global Food Scandal 
作者: 特拉姆.史都華  Tristram Stuart
出版社:遠足文化

剩食作者: 陳曉蕾  
出版社:三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