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1

賣水果,沒那麼簡單

來,嚐一口秀明自然農法的酪梨吧
張明發農友是我們供應酪梨的農友,他的果園在台南大內,是台灣主要酪梨產區。不過,張大哥與產區內大部分農友不一樣,他採取的是秀明自然農法,也就是不僅是不使用農藥和化肥,連一般有機肥也不使用,僅使用果園內的落葉堆肥。
農法百百款,就算是有機農法也有各家路數,不過在台灣的條件,就農民要維持產量和一定的生產效率來說,採取秀明自然農法可以說是比較困難的一條路;然而,如果就生態意義來說,秀明農法對整個環境的生態的貢獻,卻相對是更高的。在「友善環境」、「農民生計」、「消費者對產品CP值評價」三者間要尋求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之間平衡的困然不僅僅是成本與售價之間的問題而已。事實上,採取自然農法也會造成許多在農產品在品質控管上的難度。以張明發大哥的酪梨來說,本來預計七月中開始採收,但因為氣候因素(這些年,氣候越來越糟了,我看類似的理由未來肯定會不斷出現)延遲了半個月不說,自然農法種植的水果因為接近天生天養,每一顆熟度的差異比起慣行農法會高上許多,農友必須每天來回「巡果園」,一顆一顆檢視熟度。
不僅如此,以張大哥種的圓形果形酪梨來說,因為品種的關係,成熟轉色的情況不一定都屁股開始熟起,有些會從頭部開始轉色。但難題來了,從頭部轉色有三種可能:一種是細菌感染、一種是提早成熟、一種是品管關係的正常現象。天啊,一種現象三種可能,如果是慣行農法或其他使用多一點輔助資材的有機農法,我們可以藉助病蟲害防治的資材和肥料降低前面兩種可能性,但在秀明農法中就沒辦法了,需要依賴農民更多的經驗以及專業知識的協助,一顆一顆來挑果。
不諱言,雖然我們努力創造一個以更公平方式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平台(或者說銷售通路),但我必須承認,我們在許多農產品的專業知識上,是遠遠不足的,不用說到跟農改場和農試所這些專業單位的研究人員比,我們根本來傳統盤商的專業都沒有。我一直在反省,這麼缺乏專業,到底怎麼幫的上農友?協助銷售,絕對不是只有幫忙下廣告、行銷,寫寫動人的故事唬爛,然後,連到底是細菌感染造成頭部轉色,還是提早成熟或品種關係自己都搞不清楚就隨口胡謅。
當然,我知道大部分消費者不會管這麼多,說說動人的故事和隨便唬爛有個交待其實也就過關了,一般生意的邏輯更會說,千萬不要暴露自己的不足,用華麗的行銷和美圖虛張聲勢,假裝自己很專業更是重要。不過,這不是做事的態度,更不是一個正經的事業該有的做事方式。隨時反省檢視自己的不足,大方承認,然後尋找專業者的協助,提供更正確的資訊協助消費者和生產者溝通,才是應該做的事情。
幸好,幾位農業專精的好朋友一直以來都熱心幫忙,每當我有專業上的難題,都願意幫我解惑。這次酪梨的難題,謝謝阿勝Hero Hong的幫忙,提供專業知識協助農友了解問題,也提升了我們未來協助農友的專業度。
總之,告訴大家,酪梨熟了,農友也仔細的挑果,希望給消費者品質最好的秀明自然農法酪梨。但要提醒消費者,我們努力做到零失誤,但仍然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消費者收到酪梨時請注意:
1. 如果您的酪梨是從頭部開始轉色,請幫忙留意,若蒂頭轉色處不但變軟且皮破掉呈現爛的狀態,那就是細菌感染,請將這顆果實拍照,我們將退款或補貨給您;如果是轉色且軟,那是圓形果品種可能會有正常現象。
2. 圓形果酪梨判斷成熟的方式不是等整顆變黑。正確的判斷方式是,只要開始轉色,就可以按一下蒂頭、屁股、中間部分,如果這三個部位按下去都軟了,那就可以食用,這時候風味最好。不用等到全部變黑,等到全部變黑,那就太熟了,風味不會比較好喔。
謝謝張明發大哥和阿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