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6/11

改善土壤並不難-從尊重自然開始!

 自上回看了《泥土向前衝》這部短片後,對於感到稀鬆平常的土攘就更另眼相看了,也更曉得自然萬物間皆與土壤息息相關的道理,並且對於自然界更懷抱尊敬。

  植物生長於土壤,生物攝取植物維持生命,而肉食動物獵捕草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間又相互競爭存亡,最終經由分解者消化過程回歸土壤;而生物攝取植物的同時也替植物繁衍幫了個大忙,植物再回饋於動物間的營養交換,其糞便也回到土壤間作用,層層食物鏈堆疊、交錯、相連,構成網狀般的圖樣,這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自然界互動法則,只是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不應只流於自然知識或形式化的過程,在工商業發展、資訊流通快速的現代社會,我們反而不能將這些自然法則淡忘,越簡單的道理回過頭告誡人們更多的省思是我們對於土地以及萬物的敬重,達到循環的過程即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平衡,而我們的生活才能因此維持與運作,所以這回部落就來講講土壤吧!

  土壤是許多自然元素及各式菌種生存的環境,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工作,替我們分解枯木落葉以及動物屍體,轉換為各種元素(或被我稱作營養源)回歸土地,以致生態間能達到循環的過程,這不僅對於農人們是重要的,也是必須仰賴於自然界的人們必須了解的。

  這次分享過程中,部落農民各個手上都拿著土壤檢驗的成果,像學生等待成績單那樣,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小君連忙告訴大家不用太緊張,這並不是成績單,不要忘了自然界有很大的循環與修復力,只要我們用對的方法,不違背自然,土壤會漸漸轉化成更好的狀態。再說,了解土壤的方法有好多種,檢驗土壤質只是其中的一種,並且,這次的土壤檢測報告都在正常範圍內,並無任何重金屬過量的情形,只是某些土地的磷鉀肥過於偏高,這也顯現了長期種植果樹的土地在過去施用了過量的單一肥份的結果,這並不是壞事,這讓我們有機會去看見,並且修正。

  不過該如何修正呢?無論檢驗報告的建議方式或隨處可見的農業資材資訊或廣告都時常告訴消費者不同「商品」間的作用與效果,但如果我們沒有回到問題的根本去改善,是沒有辦法真正讓土壤活得更健康快樂的,為什麼會說土壤需要健康又快樂呢?昇佑在課程中也告訴我們,土地就像人體一樣,若我們今天頭痛,我們就吃止痛藥,感到胃痛,就吃胃藥,其實是不對的,因為那只是暫時的、立即的解決了身體的不適,並非永久性的辦法,況且通常這些立即性的方式往往都會伴隨著後遺症,也讓許多需要被改善的情況沒有被解決,並且更嚴重。而土壤的狀況也是,因為肥料(尤其是化學肥料)或農藥通常只是透過單一的方式去對抗單一的病蟲害現象或營養源的補充,這樣類似的方法對於蟲害或土壤改善來說,幫助並不大。

  我們應該在頭痛或胃痛的時候去審視自己的身體狀況並試著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原因,而每個人的原因都不盡相同,或許該試著調整的是生活作息、生活環境或壓力、情緒等等,往往將找到的原因試著調整後,身體的不適才有漸漸恢復的可能性。土地也是,回到我們對於自然法則簡單但重要的思考方式,其實達到最好的循環和平衡,就在於各種菌類的分解以及各種營養源的存在,而這也是本身存在於森林裡、自然界的自我平衡,而我們在之前課程紀錄中也提到,農業活動畢竟也是人類的經濟行為,只是在這樣的過中,我們試著找尋一個方式是盡量能夠平衡自然與生產的過程,將原本源自於土壤的微生物菌種正常並適量的放回農地中,先幫助土地恢復平衡。

  不過,利用科技的檢測方式卻也讓我們了解土壤目前的狀況,是很便民的方法,藉由這樣的檢驗作農地土壤的理解後,選擇不違背自然的方式進行調整。(檢驗土壤很簡單也不須付費,農試所及農改場也有相關的服務,農民可以善加利用。)


  另一方面,我們說土壤供給植物養份生長的同時,在這個生長的過程中,其實植物也同時在平衡土壤中的養分,我們時常在農地間看見雜草,有些田間有許多種雜草,有些田間只有少數幾種,有些雜草時常伴隨另一些雜草生長,這可能都在告訴我們田裡頭土壤與草之間的作用過程,若土壤中含有各式各樣的元素,那就會自然長出需要這種元素的草或野菜,好去平衡土壤中的元素,不至於讓某些元素過多,因此,當我們看見雜草時,先別急著鏟除,雜草的豐富性顯現農地菌種的多樣性也有生態平衡的作用喔。另外,昇佑也說,雜草與野菜在生長的過程中是較不容易生病的,原因在於他們經過演化的過程形成有利自己存活的可能性,譬如演化出一種味道可吸引吃他蟲的天敵或者演化成蟲不喜歡的味道,讓自己生存下來,不過在這過程中,植物本身也容許有被食用以及死亡的情形,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植物也才會變強壯,而蟲也能夠存活下來,其實在競爭的關係裡頭,也存在著互助的關係。

  只不過,菜園裡頭的菜往往是沒有辦法形成演化的狀態下就被採收了,所以病蟲害的情況依然在,這除了讓我們理解留種的困難及重要性外,也將要思考,自然平衡的作用力與力量,深知自然界有認識不完的知識,需要我們時時觀察、體會。
  
農民利用影像來記錄每日在田間的所見所聞

  因此在這次的分享時間裡,農民各個帶來他們對於自己田地的所見所聞。有些人用話語敘述在田裡所觀察的景象,有些則是用照片及筆記本記錄,更有年輕的部落農民運用手機的軟體記錄每日的菌水情形,這一點一滴的觀察與實作都將成為農民最寶貴的資源,每個人也都是自己農田的專家。




  在製作菌水及液肥的過程裡,農民更懂得運用手邊的資源,也加入枯木、白飯、酒糟等材料,將可分解的資源再次受到利用,回歸田園,不管如何,在過程裡的觀察與蒐集都將是最寶貴的資源。


好食機部落專員  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