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16

2017/4/15 小生產者講座紀錄 「農食協力好生意-從日本小生產者支持系統,看台灣怎麼做」

農食協力好生意-從日本小生產者支持系統,看台灣怎麼做

講者:丁維萱(台大農推系及農推所畢業)
記錄:林君翰

過去宮崎縣儘管農產量相當豐富,農產品加工卻較不興。因農產加工品的產值往往能超過農產生鮮食品,於是政府擬定相關政策解決這樣的問題,也期望藉此增加相關的就業機會。

食品開發中心提供小農完整設備:製作可直接販售的加工品

宮崎縣食品開發中心是由縣政府委外的半公務機關,協助農友轉型並培力農民,以及提供技術諮詢輔助。在食品開發中心中設有加工實習室(實驗廚房),提供小農租借使用試做加工品,為生產者節省購買生產設備的成本。但其中的問題是農民試做出的加工品無法對外販售,於是食品開發中心在2014年蓋了一棟造價一億四千萬日圓的開放廚房(符合規格,人、貨品進出有限制,例如需要換衣服、規定洗手時間、著防護設備等),讓小農可以做加工品的試賣,並且提供諮詢與輔導。另外食品開發中心也設有符合國際衛生安全標準空間food lab,小農在此生產出的加工品可直接對外販售,具有明確的產品標示,生產過程嚴謹,不管是實驗廚房或food lab在旁都有衛生輔導員提供協助輔導。



以社區媽媽為主的社區加工廠,共同節省器材成本

在日本,也可以與社區加工廠協力創業,社區型加工廠較不像食品開發中心的加工實驗室,但都使用符合規範的器材,是由一群社區媽媽共同管理,生產者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將食譜、食材帶進社區加工廠進行製造,節省自行購買器材的成本。

Food Business :投入加工品事業的第一股助力

然而在日本想要投入加工品事業,可以先到Food Business諮詢站做諮詢,顧問會依照商品的調性,解決當下面臨的問題,並介紹可以合作加工單位、農家、設計者等,合作者在開發的過程互相參與討論,提高商品完整度,最後將新產品放到市場販售,評估市場喜好度,再做適度的調整,若商品市場反應好,則會再考慮擴大合作規模或自行投資加工廠。




從手作到設備加工的旅程

講者:孫嘉豪(樸實工作室)
記錄:林君翰

樸實的創立,出於市場的需求,也想維護健康安全的飲食、支持小農友善土地生產,於是決定創立小型加工廠,在經營策略上,開發多樣產品,並選用健康、乾淨的好食材。

看準糖果糕餅2至3百億的市場規模,並且經常性購買有機商品的人約有2%,孫嘉豪認為若要闖出自已的市場,需要賣具有在地特色的商品,與大資本公司生產出的產品做出區隔,而公司的角色定位上兼具發展品牌與代工。目前公司雖然沒有與農民做契作,而是隨著市場價格的波動向農民購買作物,但不會因產量大而向農民殺價,藉此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利,若是農民有意願自行加工生產,則會協助做技術上的開發,並將簡單的技術移轉給農民。

對於生產者而言,若要設立工廠,需要進行工廠登記,工廠設立標準需具50平方公尺,電熱合計達2.25千瓦,在規劃上也需要考慮生產動線以及食品設廠標準,對此孫嘉豪建議小生產者可以先找市場上的加工廠做合作,而加工廠依然會有自己的市場考量,會避免與原來生產的加工品重疊,因此要如何找尋適合的代工,需要做食材的挑選,低風險的食物(水活性0.5 pH4.6)適合發展加工技術,因此並非所有產品都適合做加工。而生產規模、財務狀況也都要做考量,先設想自己要做到什麼規模,若只是小量販賣,定價可以彈性,但若是要發展成事業,則定價要考慮到通路成本、器材水電的損耗、管銷成本等。

在台灣食品政策方向,他希望可以做到食品的追蹤以及做好食品的三級品管,讓食品安全無縫管理,消費者也能吃得安心。